孩子的对象我们不满意怎么办?
2015-10-14 17:12:35 来源:
9日和10日下午,本报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联合主办的心理健康大讲堂热烈开讲,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杨晓东和胡蕾教授分别详细讲述了如何处理抑郁症和亲子关系,并解答了现场读者的诸多疑问,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问题一:婴儿哭闹的时候,该不该抱起来哄?
胡蕾:应该抱一抱,安慰情绪,让孩子有安全感
婴儿时期,婴儿与母亲形成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孩子成人后的人际关系、婚姻质量和成就,因此,新妈妈一定要构建起好的母婴依恋关系。根据心理专家研究,婴儿的依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抗拒型依恋,其中后两者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
大量追踪研究发现,安全依恋的儿童在学前期往往被教师评定为具有高度的自尊、交往能力强、善于合作、受欢迎的孩子。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则被评价为孤独、缺乏社会交往的孩子;抗拒型依恋的儿童被认为是具有破坏性的和难相处的孩子。
现在年轻人有了孩子,可能会让自己的父母带,但尤其是作为妈妈,加强与婴儿期的孩子互动,才会形成好的母婴关系。做妈妈的要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当孩子有需求、有表达的时候,要积极的回应,要有目光交流,多用言语表达,不要以为孩子小,听不懂。”
问题二:青春期的孩子提出买衣服等要求应满足吗?
胡蕾:在经济条件允许时,让孩子的物质与同学处于平均或偏下水平
青春期的孩子具有身心发展失衡的特点,这时,孩子心理上有成人感,但实际上是半成熟状态,同时存在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以及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出现等特点。
由于这种身心发展特点,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叛逆期”,例如青春期孩子的物质需求,可能会在服装、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家长既要防范孩子物质需求膨胀造成的恶果,但又不能不给予物质的满足,标准可以参考取同班同学物质需求的平均数或平均数的中下等。
还有就是不少家长会干预青春期孩子交朋友的自由,要求孩子交往一些成绩好、家庭好的孩子,这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对青春期孩子的交友需求,家长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愿意和你说出他遇到的所有问题。家长要学会倾听,不要急于批评和指正。同时家长应该鼓励与支持孩子交友,同时提出具体而简单的底线要求。
问题三:孩子找的对象我们不满意该怎么办?
胡蕾:不可粗暴干涉,沟通后让孩子自由选择
到了孩子的婚恋时期,家长往往仍试图在生活的方式上来掌控子女的人生,亲子关系可能会因为孩子的职业选择、婚恋对象选择等问题发生矛盾。临床上最多的一类问题是婚恋对象选择而引起的。对这类问题,建议家长不要把自己心目中的配偶形象强加给子女,更要杜绝“目的婚姻”。
此外,还有一类问题经常引起亲子问题,那就是父母往往过度干预子女婚后的生活。我碰到很多这样的案例,婆婆或者岳母,经常还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子女的生活,但子女并不能接受。例如有的婆婆会担心,儿媳妇照顾不好儿子,还跑到儿子家给做饭做家务,这实际上是心理上在与儿媳妇“争儿子”。
这时,父母应该真正割断心理上的脐带,不干涉子女的生活,更不要指手画脚,要放手、尊重、信任孩子,要让自己成为子女人生舞台的配角。
问题四:引起抑郁的原因都有哪些?哪些因素容易被忽视?
杨晓东:别忽视慢性病以及长期服药引起的抑郁
引发抑郁症的原因有多种,往往是各种遗传、心理和环境因素夹杂相互作用的结果,除这些原因,某些药物也是引发抑郁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重视。
许多药物都可以引起抑郁情绪,但服药后是否发生抑郁症,与病人的个体素质、年龄、有无精神病家族史、服药剂量、服药时间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那么,哪些药物长期服用可能诱发抑郁呢?降压药物复方利血平片、复方降压片,某些激素类药物、抗结核药物等等,长期服用都可能导致抑郁。另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等躯体疾病也会诱发抑郁症。
总之,有躯体疾病及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应该引起重视,用药后若出现相关抑郁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诊断是否由药物引起,并及时调整用药。
问题五:抑郁症就是“不高兴”吗?
杨晓东:隐匿性抑郁躯体症状最突出
在人们的印象中,抑郁症患者往往“满面愁容”“情绪低落”,实际上,有一类抑郁症被称为隐匿性抑郁,以躯体症状为主,而且由于躯体症状十分明显,使得患者、家属、甚至医生往往只注意到躯体症状而忽略了情绪问题,因此常常被忽视和误诊。隐匿性抑郁患者,通常有诸多身体不适,包括疲乏无力、无食欲、睡眠不好、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等——总觉得身体有病,却查不出什么疾病,要想到可能是患了隐匿性抑郁症。
患者在关注自身躯体症状的同时,也应关注心情变化。因为隐匿性抑郁症的表现往往不典型,所以容易被误解,甚至被认为无病呻吟、没病装病。就像普通抑郁症一样,隐匿性抑郁症经过系统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另外,不同人群的抑郁症表现也可不同,老年人多以躯体不适为主,儿童则主要为行为改变明显,比如由活泼变得突然安静,不愿与别的孩子玩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6-02-23)郑佩佩:有些内地孩子对工作没有香港孩子那么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