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名人故居当旅游景点
2015-10-08 10:34:33 来源:
马朝虎
日前,作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重要文化阵地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同时也是陈独秀故居的东城区北池子箭杆胡同20号院落完成整体腾退修缮,将向社会开放。陈独秀孙女陈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希望能“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地还原爷爷当时在北京生活的原貌,以及《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原貌,不要把这里办成一个浮华的展览馆卖门票参观”。
陈独秀孙女陈红的担忧,揭示了当前名人故居被“景点营销学”绑架的现实。
名人故居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教育意义,是先辈们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可怎么去对待名人故居,至今仍然在困扰着我们。去年,位于上海陕西南路39弄长乐村93号的“丰子恺故居日月楼”,因一楼住户以“影响正常生活”为由阻挠人们参观,只得被迫关闭,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从丰子恺故居被迫关闭可以看出,当前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利用都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各地对待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利用的认知又有着“冰水两重天”的悬殊。
一方面,名人故居缺乏有效的保护,由于腾退搬迁、修缮建筑等成本很高,财政拔付的维护资金捉襟见肘,当地政府拆又拆不得,修又修不了,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同时在城市改造开发当中,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地带,许多的历史名人故居都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就是被推土机一个个夷为平地,然后建起繁华的商业街或者高档的住宅区,城市失去了自己这种灵魂性确凿的存在,泯灭掉一份份珍贵的遗存,城市也因此一点点减少它历史积淀的厚重。去年6月,北京市对308处名人故居进行了调查,其中被拆除的有98处,三成沦为大杂院,仅有三成挂牌受到保护。
另一方面,打着开发利用的幌子,一个个历史名人故居被当作可以任意涂脂抹粉的“小姑娘”,被作为可以卖门票的旅游景点大肆开发利用。然而,这些被重金“勾描”出来的名人故居早已经面目全非,除了钢筋混凝土,以及一些真实性十分可疑的老照片、老物件、老字画外,根本就寻觅和感受不到名人故居独特的文化气息与生命氛围,而这样的名人故居,正在各地争先恐后地被“打造”着——特别是旅游资源匮乏的地区。这几年,很多城市热衷于争夺某位“名人”的籍贯,甚至伪造名人故居的事例还会少吗?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极端性现象,作家冯骥才分析说:“是没有认识到名人故居的真正价值,或者都是从实用和经济价值看待与对待名人故居。”
值得肯定的是,在陈独秀故居修缮当中,相关单位在查阅大量史料和科学地研究、考证、调研的基础上,以旧修旧,恢复历史原貌,使原有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名人故居确实是一个旅游资源,但过度的商业化,必将使它蒙羞,也未必能获取预期的回报。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尤其是故宫,黄金周前五天共接待游客563202人,其中仅10月2日一天就接待了144264人。相形之下,京城像宋庆龄、郭沫若、齐白石、蔡元培等名人故居不仅没有发现“人挤人,人挨人”的景象,反而大部分院落空空,用“生意”清淡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由此可见,名人故居的游客并不大众。
其实,只要我们找准了名人故居“既不是包袱,也不是摇钱树”这样一个定位时,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利用才会有时代的特性,也才能使名人故居真正发挥它学术交流、文化传承的功能。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9-25)深圳饭店业协会 举行中秋联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