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刚修完咋坏了,得有“明白账”
2015-10-10 09:52:56 来源:
5日上午11点左右,济南解放路的历山路以西路段,路北半幅快车道某处地下热力管网破损,不断有水涌出地面,形成长约百米的积水。当天下午,济南热力公司相关人员已在现场开扒路面维修。据悉,该路段刚经过了热力管网和电缆沟的施工,目前放开通行还不足1个月就出了问题,需要再修,让周边市民感到心堵。(详见10月6日《齐鲁晚报》A05版《解放路热力管道网刚修完就坏了》)
有一种尴尬叫地下管网刚施工完,又扒开了。假如道路会说话,是不是也得喊几声疼呢?解放路历山路以西路段,因为热力管网施工,整个夏天饱受围堵困扰;好不容易施工完毕,交通畅行,如今又出了问题,不得不重修。这不禁让人追问,是工程本身存在问题,还是协调出了问题,抑或是其他原因?
频繁地给马路开膛破肚,已成为很多市民深恶痛绝的民生问题,其实这也是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一块顽疾,在国内不少城市都存在。记得今年4月,省城启动中心城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及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下一步将建成综合管廊15.3公里,以从源头杜绝马路拉链,此举让人看到希望。但是,综合管廊尚未落地之前,地下管网问题又该咋办呢?
以解放路为例,热力管网刚修完就坏了,原因出在哪里,目前还没有明确说法。热力部门回应,早在8月份热力施工就完了,管道破损是热力施工还是后继施工,不好判断;而电力部门表示,管网破损应该是热力施工打压试水时出现漏点所致。对市民来说,造价3000万的工程,出了问题不应无解,而应给出一个明确答复。用在“地下”的钱,老百姓看不见,但“地下”出现问题,损害的是相关部门的形象。因此很多时候,“地下”才是城市建设的主战场。
笔者以为,破解此类问题,一是加强问责,二是创新管理。前者在于强化责任意识,启动工程追责与问责制度,对于一些历史欠账与烂尾工程,该追责的也绝不手软,以减少工程后遗症;后者在于转变理念,提升效率。地下管网建设与改造直接关乎一座城市的里子,应该全力确保质量,并将工程进展与实施情况对外公示,以尊重市民的监督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