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省份紧急部署稳外贸 前4月有3月出口负增长
2015-06-06 11:19:36 来源:
前四个月有三个月出口负增长,全年出口增长面临严峻考验
沿海省份紧急部署稳外贸
专家认为,应将扶持重心放在优化制度环境和调整产业结构上
记者 孙韶华 王攀 北京 广州报道
在全年进出口增长面临严峻考验的背景下,《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包括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在内的不少沿海省份已经开始紧急部署稳外贸的举措。
一季度进出口总额、进口、出口分别同比下降18.1%、33.4%、0.9%,面对这样的数据,山东省日前紧急出台稳定外贸增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十条意见,具体举措包括将加快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扩大农产品出口优势,实施“全球价值链跃升”工程等。
浙江近日也将出台促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为完成全年外贸出口目标任务保驾护航。5月26日,浙江省商务厅厅长周日星在台州市场专题调研中表示,当前尽管受汇率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欧元区、卢布区、日元区出口出现下滑,但从全局看,浙江省外贸运行态势总体呈现“高开低走向好”的走势,目前出口尚处于低走阶段。近期省委省政府将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增长的政策组合拳。
江苏检验检疫局近日发布16条支持全省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此外,《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广东省商务厅了解到,目前广东省政府也在抓紧对企业的调研,研究稳外贸的系列政策措施。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北京、福建等七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我进出口总值77.2%,比重较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
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出口有三个月是负增长,其中4月出口同比降幅6.4%,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差表现。此外,被视作我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的广交会也出现了到会人数和成交额的双降。最新公布的5月制造业PMI显示,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以下,分别为48.9%、47.6%。业内分析指出,这些均显示出全球市场需求恢复缓慢、我国外贸特别是出口短期内仍将面临明显的下行压力,预计全年完成预定的增长目标有较大难度。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研走访了多家出口企业,多数出口企业和海外采购商将“人民币汇率”列为当前出口压力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去年以来,由于欧元对人民币和美元大幅贬值,造成欧洲市场进口需求复苏远低于预期。此外,巴西、南非等市场需求也因人民币强劲走势而需求减少,特别是对我日用消费品类出口影响较大。
此外,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动荡也是造成当前出口压力加大的原因之一。据企业反映,去年以来受叙利亚和也门战争影响,中东地区市场需求下降较为明显。多家电子消费类企业表示,受到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和欧美经济紧张局面影响,俄罗斯市场需求下滑非常明显。
不过,尽管我国外贸短期内仍面临较大的外部下行压力,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外贸产业集中度加速提升、海外产能转移与国内产能更新并举、部分领域出口动力转向进口动力等新趋势、新动向也基本显现和确立,凸显我国外贸依然在努力“驶出”下行通道。
机电产品是我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种类。中国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表示,成本优势仍是我国机电企业的传统优势,同时我国企业正在培育新优势如技术领先优势、生产规模化优势、工艺品质优势等,“比如去年以来很多机电出口企业大量用机器人代替人力作业,不仅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很多企业的海外销售渠道也在进一步拓展,这都对缓解下行压力有明显助力。”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表示,当前支撑外贸高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外需,世界经济增长从金融危机前长周期的繁荣转为金融危机后的低速增长。二是产业转移,由危机前的跨国公司主导的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转变到现在的发达国家产业回归、再工业化。三是竞争优势,过去靠劳动密集型、低成本的竞争优势,现在环境、土地等资源的约束进一步加大。
“在内外部环境变化后,我们的传统竞争优势在弱化,但新的竞争优势又没有形成。外贸的发展,应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他指出。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也表示,当前我国外贸增长已经步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既要看到挑战艰巨,也要认识到“中国制造”当前仍然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正处于新旧“比较优势”替换阶段,不盲目出台“救市”政策,而是将扶持重心继续放在优化制度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上。
多数企业也认为,从长远看,传统的“救市”手段并不是解决当下压力的“灵丹妙药”,重点还是应该通过减税、精简物流程序及简化出口退税流程等制度环境优化措施来刺激对外出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