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上海三大文化场馆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预计4年后建成

2016-02-23 09:53:22 来源:

评论

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三大文化工程建设完成立项审批,有望在2020年前后建成,成为申城文化新地标。

2月22日,从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竞赛活动新闻发布会获悉,这三个文化场馆的建设概念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当天发布,面向全球公开征集优秀的设计理念。

上图东馆面积超过浦西馆,重视“交流共享”

上海图书馆本馆

当天的发布会透露,上海图书馆东馆规划选址于浦东花木行政中心,距陆家嘴地区约4公里,距世博地区约5公里。

上图东馆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设置三大功能模块:图情服务功能模块、社科功能模块、通志研究功能模块。同时将部分读者服务、陈列、报告厅、后勤保障及停车等功能设施进行整合,形成共享功能模块,从而节约项目总体空间,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上海图书馆位于淮海中路1555号,根据其官网资料,这座图书馆1996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拥有各类阅览室、学术活动室、报告厅、展览厅等空间。现藏中外文献5400余万册(件),其中古籍善本、碑帖尺牍、名人手稿、家谱方志、西文珍本、唱片乐谱、近代报刊及专利标准极具特色。

上海图书馆在浦东再建一座新馆,两馆未来如何错位发展?

“目前,图书馆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图书馆以收藏为核心功能,第二代注重开放阅览,第三代则更重视交流分享。”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介绍,与上图浦西馆以“开放阅览”为重要功能不同,上图东馆将更重视“交流共享”,充分凸显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引领和创新催化作用,打造融阅读学习、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为一体的城市创新文化空间。

吴建中称,上图东馆11万平方米空间中,只有约5000平方米用于闭馆收藏功能,其他空间大致分为主体空间、国际文化空间、体验空间、交流空间,更多的空间将留给读者。不同读者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各类图书资料和软硬件,实现研究、创新,以及互相之间交流分享。

他举例说,一个专家需要研究20年以后的交通,他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料和空间,与不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进行智慧碰撞。

上图东馆将充分发挥研究功能。它将被打造为国内唯一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科技创新研究资源、社科智库资源、上海地情研究资源为一体的上海科学文化中心;

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构建上海公共图情服务体系,与国际知名图书馆对接,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实现世界级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上博东馆用“讲故事”演绎收藏,突出江南文化

上海博物馆本馆

上海博物馆东馆规划选址同样位于浦东花木行政文化中心。整个东馆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博物馆用房、藏品库房、展示陈列、公众服务、业务研究和管理保障等功能。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发布会上介绍,上博东馆将以中国古代文化主题为核心的展陈体系,融合多个艺术门类,突出书画、工艺藏品优势,与浦西馆以青铜、陶瓷为重点的中国古代艺术专题陈列相互呼应,形成上海博物馆“一体两翼、联动东西、特色清晰、相辅合璧”的总体格局。

在展陈内容的风格上,上博东馆将在上博既有典藏文物基础上,根据其自身定位,注重历史文化内容的演绎,以

“” 杨志刚称,这些演绎将以反映中国古代艺术为主,要具有全国性、全面性的广度和深度,因为上海博物馆是国家级博物馆,而不是区域性图书馆。

主体展也可以突出江南文化、上海考古等方面,比如可以收藏、研究、策划宋元明清后江南文人文化的主体收藏

“同时也要结合上博位于江南地区和上海大都市这样一个区域位置,因为我们有丰富的上海考古和江南地区文物的收藏,。” 杨志刚表示,也可以关注中国与世界关系、中外交往等,其收藏和研究的时间跨度可以从古代到近现代。

目前,上博馆藏文物总数超过101万件,其中一、二、三级珍贵文物达14万件以上。杨志刚说,接下来,上博研究人员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大量的文物进行梳理、研究,尤其是分主题进行研究,为将来东馆主题式陈列创造条件。

建亚洲一流的大歌剧院,吸引观众推进创作

大歌剧院规划选址于世博后滩地区,计划与2020年前建成投入使用。

除了上图东馆、上博东馆之外,浦东还将规划建设一座“国内顶尖、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歌剧院,暂定名为上海大歌剧院。

澎湃新闻了解到,上海已经拥有了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文化广场等全国乃至亚洲一流的剧院和演艺中心,也有上海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天蟾逸夫舞台、美琪大戏院、艺海剧院等众多文化场馆,却一直没有一座现代化的歌剧院。

近些年,北京、天津、广州等国内城市纷纷加大对歌剧推动力度,例如,国家大剧院近年来大力推动歌剧,北京的歌剧舞台上产生了不少高质量的新制作乃至原创新作品。天津大剧院这两年以“有歌剧的城市”作为口号,大量引进并且自己制作歌剧,如波兰波罗的海歌剧院歌剧《居里夫人》、自制巴托克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等。

“上海缺少一座大型现代化的歌剧院,歌剧的创作、排练、演出等都受到一定制约。” 上海歌剧院副院长张庆新介绍,正是受到某些方面制约,上海歌剧院虽然有《雷雨》等一批自制自产的歌剧,却很难有一部在国际上知名的歌剧。他希望,已经列入规划、通过审批的上海大歌剧院能有力促进上海歌剧的发展。

上海歌剧院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7000平方米,包含歌剧专业剧场及上海歌剧院现有业务用房的迁建。上海歌剧院副院长张庆新介绍,项目建成后,需具备接待世界优秀表演艺术团体的条件和能力,且能实现在不重复拆装台的情况下多剧目的轮换演出,主要服务于歌剧、芭蕾舞剧的演出,兼具歌剧情景音乐会;应满足约500人规模的排练创作、训练及办公等功能需求。

也有人质疑,上海建设如此超大规模的歌剧院,是否有足够的演出剧目和观众支撑,将来会否空置?对此,上海歌剧院相当有信心。

目前上海歌剧院有35部歌剧,可以随时演出。“未来的5年时间里,计划每年创作4-6部歌剧作品,至2020年将达到50部,足够满足演出需要。”

张庆新表示,他表示,同时还将与国内、国际著名的歌剧院团合作,合作或引进优秀的歌剧节目,届时像《图兰朵》、《茶花女》、《奥赛罗》、《卡门》等世界著名歌剧都可以前来上海演出。

张庆新说,剧院、剧团、观众之间有互相促动作用,“上海有众多高素质的歌剧观众,只要有好的歌剧节目,还会有国内甚至亚洲的歌剧爱好者前来捧场。” 此前两会上,上海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政协委员关于上海建大歌剧院缺少优秀作品的疑问时也曾表示,有了大歌剧院,不愁未来创作不出中国的“图兰朵”。

打造上海“沿江沿河”文化新地标,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一举建设三大文化设施。上海市委宣传部发改办主任胡明华说,这体现了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决心。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基本建成与“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冲刺阶段,对标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发展、重大文化设施的建设、布局,全市重大功能性的文化设施。

根据“十三五”规划,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将选址浦东花木区域,与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一轴双心”中的上海浦东花木文化新枢纽。上海大歌剧院则将选址世博后滩地区,打造上海“沿江沿河”文化新地标。胡明华说,这三大市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选址浦东,是完善上海城市文化设施布局,加快构建上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将为浦东建设科创中心、实现二次创业提供智力支持。

当天的发布会同时宣布,针对三大文化设施的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竞赛活动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公开征集优秀的设计理念,竞赛每个项目均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佳作奖4名。2016年2月23日竞赛报名开始,4月30日作品提交截止,并于5月20日由专家组评审出获奖方案,最后评选出获奖作品。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每日推荐

图片新闻

涪陵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