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

“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临终遗言”是真的吗

2016-02-25 09:42:48 来源:

评论

“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临终遗言”是真的吗?

爱因斯坦,1948年。图片来源:Wiki

导语:

伴随着引力波被证实的新闻,一封曾经在网上广泛流传的“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或是“临终遗言”再次被人转发。文中以爱因斯坦的口吻,提到爱是超越引力波的“无穷无尽的能量源”,凌驾于万物之上,“爱是上帝,上帝就是爱”。这些看似令人醍醐灌顶,哲学般的人生感悟,真的是出自爱因斯坦之口吗?所谓爱因斯坦给女儿的信又确有其事吗?爱因斯坦一生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吗?作为一位了解爱因斯坦历史的学者,笔者为你一一道来。

网络里广泛流传着一封“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或者“爱因斯坦临终遗言”,信的主题与物理无关,而是通篇强调“爱是光、是引力、是力量、是上帝,上帝是爱”,还把质能方程E = mc2的质量换成爱,如此等等。这本来在英语世界里流传,最近有人把它翻译成中文,以中英对照的形式在中文网络世界里流传甚广。

作为比较了解爱因斯坦历史的人,我有责任告诉大家:这是假的。

这封信前面还有一个引子,说1980年代末,爱因斯坦的女儿Lieserl将爱因斯坦的1400封信捐给希伯来大学,要求一直到爱因斯坦死后20年才公开其中内容,其中就包括这封给Lieserl的信。

首先,爱因斯坦于1955年去世,到1980年代已经超过20年,爱因斯坦的女儿不可能再提那个要求。这一点姑且放在一边。

关键是,爱因斯坦有一个叫Lieserl的女儿吗?如果你在1987年之前问任何一个爱因斯坦专家,答案都是否定的。但是在1987年,有一批爱因斯坦与第一任妻子米列娃(Mileva Maric)的通信被他们的孙女,即大儿子汉斯(Hans Albert Einstein)的女儿伊夫琳(Evelyn)发现。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确实曾有一个女儿叫Lieserl [1]。

“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临终遗言”是真的吗?

爱因斯坦与第一任妻子米列娃,1912年。图片来源:Wiki

米列娃1896年进入苏黎世工学院,与爱因斯坦和格罗斯曼(M. Grossmannn)是同班同学,入学后很快和爱因斯坦成为恋人。1900年她没能通过毕业考试。1901年重考又失败,当时她已为爱因斯坦怀孕3个月。她中断学业,回到在塞尔维亚的诺维萨德(Novi Sad)的父母处,于1902年1月生下了女儿Lieserl [2]。当时爱因斯坦留在瑞士找工作,直到1902年6月份开始在伯尔尼专利局工作。1903年1月,两人在伯尔尼结婚。婚后,他们又生了两个儿子汉斯和爱多尔多(Eduad Einstein)。1912年开始,两人关系紧张。经过长达五年的分居,他们最终于1919年2月14日离婚。当年6月2日,爱因斯坦与他的表姐兼堂姐艾尔沙(Elsa Einstein)结婚 [3]。

在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的通信里,两人婚前所生的女儿被称为Lieserl。 她最后一次在信中出现是在1903年9月19日爱因斯坦给米列娃的信中。他在其中对Lieserl患有猩红热表示关切,又问道,“孩子登记了吗?我们要小心,免得将来她遇到问题。”由此,人们推断Lieserl可能在1903年9月死于猩红热,但也有可能被别人收养[4]。

所以,Lieserl当然不可能在1980年代给希伯来大学捐信,这封所谓的“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是假的。事实上,现在网络上不乏伪造的名人文章,比如所谓“杨振宁谈佛教”也是伪造的。

但是这个伪造的“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的引子借用并歪曲了一点事实。那就是,1980年代,爱因斯坦的女儿确实向希伯来大学捐赠了1400封爱因斯坦信件,并要求在她本人去世20年之内不可以公开[5,6,7]。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是作为犹太裔的爱因斯坦帮助创立的,它一直保存着爱因斯坦的档案。

但这位女儿显然不是Lieserl,而是爱因斯坦的继女、艾尔莎的二女儿玛戈特 (Margot Einstein)。1919年,艾尔莎在与爱因斯坦结婚时处于离异状态,已经有两个女儿伊尔莎(Ilse)和玛戈特,当时她们和爱因斯坦都居住在柏林。

“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临终遗言”是真的吗?

爱因斯坦与第二任妻子艾尔莎。图片来源:Wiki

玛戈特1986年7月8日去世,所以希伯来大学于2006年7月10日(星期一)公开了这些信件。这些信件写于1912到1955年,有3500页之多,是爱因斯坦与艾尔莎母女的通信。在他的第二次婚姻期间,爱因斯坦只要出门在外,几乎每天都要给艾尔莎写信。

“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临终遗言”是真的吗?

这批公开的信件中,一封爱因斯坦写给妻子艾尔莎的明信片。图片来源:albert-einstein.org

这些信件向人们揭示了爱因斯坦不为人知的一面,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比如,信中透露出爱因斯坦在与艾尔莎的婚姻期间,与六到七位女性有过亲密交往。

有些信件所透露的信息显示他与前妻米列娃和两个儿子的关系比人们之前所知的要好些,其中还有爱因斯坦对米列娃经济支持的信息。按照离婚协议,他应该把诺贝尔奖金存入瑞士银行,利息归米列娃和儿子,使用本金需要他同意。后来,爱因斯坦的秘书说诺贝尔奖金全部给了米列娃 [3],据称被米列娃用来在苏黎世买了3套房子[8]。新公开的信件透露爱因斯坦曾接受别人建议把一部分钱放在美国投资,结果在大萧条中损失惨重,一时被米列娃指责,但是他后来对她的经济支持超过了诺贝尔奖的金额。依萨克森(W. Isaacson)仔细研究了这些信件,弄清了爱因斯坦对米列娃母子经济支持的复杂情况,确实涉及3套房子的买卖。概括而言,爱因斯坦对他们在经济上一直是很负责任的 [9]。

也有信件表达了爱因斯坦对二儿子爱多尔多(Eduad Einstein)患有精神分裂表示难以接受,觉得孩子还不如不要出生。

在1921年写给第二任妻子艾尔莎的信中,爱因斯坦说:“我很快将受够了相对论。即使是这种事,时间长了兴趣也会减退。”这或许只是反映了他工作上的一时疲倦。

还有反犹时期的信。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时的一封信上写道:“一位德国同事告诉我不要靠近德国边境,因为人们对他的愤怒已经失控……人们到处担心被排斥的聪明犹太人的竞争。我们的力量比弱点更成了我们的负担。”

爱因斯坦专家霍尔顿(G.Holton)说这些信件的内容与爱因斯坦的坦率性格是一致的,还说在当时的欧洲,作为一个有魅力、被热捧的人,他的行为并非多么不同寻常[7]。

这些信件不过体现出爱因斯坦作为凡人的一面,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笔者认为,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伟大的物理学家,信件中所反映的这些个人隐私不能改变这一点,正如牛顿的各种轶闻不能抹杀他是第一伟大的物理学家。

参考文献:

[1] Einstein A,Maric M. The Love Lette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1992.

[2] Stachel, J. (1996). In Pycior H M, Slack N G, Abir-Am P G. (eds.) Creative Couples in the Science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96.

[3] Pais A, Subtle is the L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2.

[4] Zackheim M. Einstein's Daughter: the Search for Lieserl, Riverhead, 1999.

[5] 美国NBC新闻, New Letters shed light on Einstein’s love life(综合路透社和美联社报道), 2006年7月10日。

[6] Highfield R. Einstein's Theory of Fidelity,Telegraph, 2006年7月11日。

[7] Casselman A. Einstein's Theory of Fidelity,Discover, 2006月第10期。

[8] Highfield R, Carter P. The Private Lives of Albert Einstein. Faber and Faber,London, 1993.

[9] Isaacson W. 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 Simon & Schuster, New York, 2007.

本文与施郁的科学网博客和个人微信公众号“物理文化”同步推送。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每日推荐

图片新闻

涪陵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