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会峰:痴心电影的80后追梦人
2016-03-01 14:18:56 来源:
“如果做电影是一场痴梦,那么请不要叫醒我。”——80后电影出品人吴会峰。
也许导演、出品人、影视传媒公司,这些词似乎很难和一个学金融的80后扯上关系。但吴会峰却用镜头诠释了自己的梦想和情怀。如同他始终坚持的格言一样:“坚持信念,怀揣梦想,而青春却是一场永不散场的盛宴。”
春日午后,阳光正温暖,在河南汇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办公室,笔者初次见到了这位年轻小伙。吴会峰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稳重、干练而且还带着一点羞涩。聊起他的经历,他说他是个典型的农村孩子,从小也没有什么大的梦想,与电影的结缘还是因为一次偶然的经历。
上世纪80年代,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那时刚上小学的他,疯狂的迷恋上这部电影,模仿着李连杰在电影里的动作和对白。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渐渐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追逐梦想就从现在
06年大学毕业后,吴会峰到一家省级媒体工作,做了一名记者,并且这一干就是七年。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可是收入却很稳定。这对于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切似乎都很完美,但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是辗转反侧,怎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呢?终于,2011年他毅然辞去了记者的工作。我问他当时为什么要辞职时,吴会峰笑了笑:“当时我不知道怎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但我知道我不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只想走自己的人生,我希望我的一生过得能够多姿多彩,等到老的时候能有让自己回忆的东西”。
2011年吴会峰带着众人不解的目光,重新步入了社会。失去了当记者时的那份光环后,让他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这期间他做过装修,也卖过服装,也做过起重机产品的销售。在他做销售的那段时间里每天面对形形色色客户,也经常被客户刁难,但他并没有气馁,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2013年他终于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他用这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搞起了连他自己都不了解的产业——电影。
梦想与现实仅一步之遥
2014年的一个春天,吴会峰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一个曾经参加过影视拍摄的朋友,用手机记录着大家聚会的场景。看到朋友拍摄的画面,吴会峰突然想到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呢?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吴会峰的带领下,几个年轻人一拍即合,有负责摄像的,有负责灯光的,有负责道具的,还有编剧、后期等。大家各展所长,十几个人组成了一个影视制作团队,在几个月的筹备下河南汇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终于在14年7月份正式成立。
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拍电影就需要好的题材、好的剧本,就我个人而言,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拥有真实题材、正能量的作品太少,当初筹备电影时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在经过一年的打磨和推敲后,15年7月,这部以原型人物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以足迹为破案切入口的剧本《足迹神探》定稿了”。
悲愤前行不负初衷
然而,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很多人不是没有迈出第一步,而是往往不能坚持走到最后,梦想终归要回到现实中来。因为项目刚刚启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了寻找资金,吴会峰找了十几个投资商,二十多家企业,可是每次只要一提到要投钱,那些老板们要么转移话题,要么表面答应,而关于钱的事却绝口不提。
“当时可能我的想法太天真,因为我得到的是他们认为这不是实业,因为项目已经启动,最后也是硬着头皮自己投资完成了这部作品。”
2016年2月20日,河南汇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第一部影视作品《足迹神探》正式在优酷、爱奇艺、搜狐等各大视频网站上线,上线当天,点击率就达到200多万,国内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电影预告片在地铁、新闻网站、户外广告牌、娱乐直播间也同步宣传,同时上线影片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和好评。当问起他为什么要选择在网络上播出时吴会峰这样说:“其实传统的发行模式总共为两个渠道,一个是电视、一个是电影院,但是现在网络时代,是互联网+成就了新媒体电影的盛行,同时也成就了电影的第三个观影渠道——网络观影平台。原来的传统院线电影投资成本大、拍摄周期长、审核程序相对繁琐,造成了院线电影的发行周期太慢,所以很多年轻人在等待每年的贺岁大片的上映的空闲,可以有选择性的观看自己喜欢类型题材的电影,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以后会变成习惯。”
筑梦前行乘风远航
当被问起这部影片是否赚钱时,吴会峰显得很平静:“现在赚钱谈不上,只能勉强收回成本,不过赚钱那是迟早的事情,因为还有六个月影片才会在播出平台上下架”。
关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吴会峰有更长远的打算:“我们公司以后不单单要做出品电影、发行电影,很快我们要联合一家文化投资公司注资千万,打造一个河南的“影视新秀扶持计划”,帮助那些那些怀揣着电影梦想的人,给他们提供一个优秀的发展平台”。(王森 王瑞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