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基金一日“扶正 ”5位80后做基金经理
2016-04-14 11:45:02 来源:
华商基金。视觉中国 资料
80后的投资圈你懂吗?
4月13日,华商基金一口气提拔了5个新人做基金经理,分别是孙祺、童立、彭欣杨、刘萌萌、鲁宁,大多只有四五年的从业经历,去年7月开始做基金经理助理,现在都转正。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上述5人基本都是80后。“都是自家培养起来的,之前做的好的助理扶正。”华商基金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有基金业内人士和记者感慨,每一轮牛市都是基金业一轮人事洗牌,创业的、奔私的、跳槽的比比皆是:“去年走了太多基金经理,总要有新人接班的。这是行业现象。”
80后的世界,有着时代烙印的颠覆:从小喝可乐、小学任天堂、中学掌上机、大学玩网游。
“这样的基金经理有着天然的优势,跟得上潮流,看得懂新兴行业。”一位基金公司副总非常认可这样的年轻化。
80后抢眼
记者初步统计了下,2015年来就有近350只基金经理辞职,基本每天就有一个离职的。
而要培养一个基金经理,少说也要三年。
“从研究员干起,每季度年度考核分数居前的研究员才能有机会转投资岗,再做基金经理助理,考核合格才能转正。”
2015年一波牛市轰轰烈烈,除了造就无数悲喜剧,也让年轻的基金经理迅速上位。
牛市中离职率高很好理解,一个是离职的,还有就是产品发的多,要人管。
事实上,80后的基金经理,现在也有36岁,算是一个中坚的年龄。
2015年末,股基大战的胜出者是1980年出生的宋昆,当基金经理不过5年,当年底的十大重仓股悉数是新兴产业。
更为出名的是,80后基金经理任泽松,拿过股基冠军,对创业板的热爱让投资界侧目。
据说,任泽松对切水果、愤怒的小鸟、天天爱消除、天天酷跑等热门手游均有涉猎。
不少年轻的基金经理都以其为偶像,集中持股,重仓买入,投资激进,不走平庸。
“敢拼才会赢”
在一次投资会上,记者曾听一位80后基金经理侃侃而谈。
这位基金经理研究员出身,曾经的研究方向是周期行业,就是煤炭、钢铁。用现在的话说是供给侧改革,而当时叫产能过剩。
在五朵金花(煤炭、汽车、电力、银行与钢铁)风光不再后,这位基金经理画风转变,非成长股不投。
他说,成长股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
目前他所管的几只基金,取名就很直接:互联网、成长,一看就是投小股票去的。
一个鲜明的对比的是,记者曾接触过的一位资深机构人士,对大数据行业的前景表示迷茫,不解盈利能力。
曾经,有家基金公司和记者说,这批新的基金经理就是胆大、敢买,追着创业板。
“创业板没有估值。”这是记者听过的一句最为高调的看多,而这位年轻基金经理手里,拿的全部都是龙头小票。
牛市使得一批新生代基金经理迅速上岗,亟需证明自己的他们信奉“敢拼才会赢”。
独挡一面还要时间
当然,在前辈眼中,这是赌博。
或许也可以说,时代造就了这群80后的意气风发。
2012年,创业板指就是开始了牛市征途,从585.44点到2015年6月的4037.96点,指数7倍涨幅,个股更是飞上了天。
2015年年中的暴跌,在所有基金经理看来,是必然,只是一个抽身和恋战的抉择。
前述基金经理和记者坦言,2015年5月,暴跌前几周,老资格的投资总监就在不时敲警钟。
2016年初,就有人预言,今年行情很难赚钱。或许一轮大震荡下来,方见真金。投资,从来就没有常胜将军。7年震荡换来一轮牛市,周期和成长股风格切换,风险无处不在。
在很多人看来,新基金经理最大的软肋是,选股的能力和投资风格形成。
在一位会计师出身的基金经理眼中,上市公司的财报加上调研基本就能分辨一家公司的质量。
这在投资圈叫做自下而上选股,非一日不可成。
所谓牛市追涨,熊市挖掘,总有考验功力的时候。
80后独挡一面,或许还要时间。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8-26)保监会:养老保障管理基金可配置上市权益类资产
- (2015-10-08)457只偏股基金前三季度赚16.5% 最高收益近120%
- (2015-10-12)乐观中勿忘风险 四季度基金该这么买
- (2015-10-16)节后大盘涨近10% 基金认为中小创是反弹首选
- (2016-12-20)中社基金会携手多家单位共同启动“关注留守儿童大型公益行动”